在不少高级酒店的宣传中,将一对一的管家服务作为卖点,以显示酒店相对高级的一面。但有不少住客反应说,在入住的过程中,管家很难真正帮助到住客,细究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觉得国内的酒店管家用力过猛,缺乏经验;有人觉得这由于酒店的盈利模型与前期规划所致;有人感叹酒店无法做到的事情,山里的民宿反而能做好。这一切都还要从酒店管家的诞生与中国的特殊国情说起。
在十七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环欧洲旅行(GrandTour)主要由年轻贵族组成,是一次领略欧洲风格与受教育的机会。且通常时间较长,动辄数月。与现代近似的休闲旅游的出现要等到工业革命之后。当时的旅行者多为贵族与中产阶级着,酒店也更多的由宫殿或庄园改建而来,如HotelBristol,HotelCarlton,HotelMajestic等等。
在面对酒店的运营上,当时的人们承袭了宫殿或庄园的那一套管家与仆人的模式,让酒店成为住客的家外之家。酒店中的管家一职也应运而生。当时的人们习惯于携带更多行李,且信息流通并没有很发达,故而需要管家来照顾行程中的起居。这点在一直运营至今的HotelBristol中也可以看到端倪。在英国的某些高端酒店,酒店提供打包行李的服务,其中传统应也是沿袭自庄园。
作为欧式服务的一部分,传承与经验是重要的一环。经高端定制旅行机构匙叉旅行创始人之一李妮的描述,在Belmond运营的东方快车上,能看到一些老牌管家的影子。列车的车厢管家基本是24小时随叫随到、早餐按时按点会送到你的车、每次回到火车上必定第一时间给你递上冰毛巾与喝的,且无论何时何地回到车厢所有的摆设又会被整理并回归远处,每次管家都能在必要的时间出现,在其他时间则保持隐形。
根据她多次在欧洲旅行的经验,管家最难的部分是既恰到好处的帮到住客,又不至于让人觉得被打扰。而这点,更多的是需要时间钻研打磨,与丰富的经验。
在国内,能达到这样服务水平的品牌不多,安缦算是其中之一。有一位拥有一家奢华酒店的业主表示:有人力与资源做好管家服务的,可能只有安缦。但在安缦集团工作长达十数年,目前在杭州法云安缦的Yuko表示,安缦其实从来都没有宣称自己有管家式服务。外界对安缦有这样服务的理解,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对待不同客人时,安缦的员工会根据不同客人需求优化,让外界误以为是管家文化。其实对安缦来说,设计、服务都仅仅是表现酒店在地特征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一样,需要联合起来才能看到世界各地安缦酒店的全貌。Yuko在三家不同的安缦酒店里过做过,就她个人感觉而言,每家酒店从设计到员工性格与服务,都围绕着当地文化设计,拒绝统一的标准。这可能是安缦之所以为安缦,站在世界奢华酒店前列的基石。
对于国内其他品牌来说,大多数没有安缦那么幸运。说到底,酒店行业与其他的行业公司一样,最终的目的是为业主或股东赚取经济利益。在面对管家的看法上,有些业主的想法相当直接:抛开其他,只谈营收。
一家国际连锁奢华酒店的业主坦言,就现在酒店近两千块一晚的房价不足以支持管家式服务的落地。首当其冲的是人员配置不是按照管家式服务来进行安排的。其中所指的人员配置,指的是酒店管理公司为业主提供方案时设计的员工配比。普通五星级酒店的人员配置,一个房间大约对应着一个员工;奢华一些的会高一点,在一点五到两个员工对应一个房间;至于类似安缦这样标榜自己是顶级奢华的,人房比约为是一比五。在业主眼里,不同的人员配置就意味着不同等级的服务。一个人服务一件房与五个人一起服务一间房,有着天差地别的巨大差异。
除了规划上的可行性缺乏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现实因素,比如员工流失率高。据这位业主所说,自己酒店内人员流失超过百分之六十,整个度假村酒店在运营的两年中几乎全员换血,少有没走的一线员工是酒店的保安。
他分析称流失率高有两点原因,一个是现在年轻人机会与选择比较多,工作一年后就会选择跳槽或转行。此外酒店作为劳动密集性产业,从业人员的薪资标准不高,也是另一个影响年轻人留存的原因。大量的员工流失,使得酒店疲于培训,大量的培训及选人成本将无形中增加每个员工的用人成本,且新员工因为经验不足,很难满足住客的要求,甚至造成客投。这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让酒店的管理层只能将服务水平稳定在良好水平,无法精进。
但法云舍的主人Yuko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不管在酒店的哪一个时期,服务的个体都会有差异。除了经验之外,这也与一个人的从小的素质和性格有关系。如果他本身不适应服务行业,那早点离开,让酒店有流动性其实不能完全算坏事。
至于大型酒店能有真正的管家服务么?答案是有的,但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比如业主或是业主的朋友到店、特别重要的贵宾、意见领袖等等。归根结底,业主的还是需要酒店管理公司为其节约开支。对于大型酒店来说,普及的管家服务就意味着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成本。
上海某五星级酒店行政酒廊工作的受访者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说真正重要的客户到店都会有提前通报,需要前台记住这张脸。等客人到店后,会根据重要程度通知前台经理、运营总监或者酒店总经理,特别重要的甚至还会由他们亲自服务。这一类客人如果有特殊的需求,也同餐饮、工程、房物等部门协调,尽量满足。真要说起来的话,这些才是星级酒店中管家式服务该有的样子。
世事无绝对,在大型度假村内耗时耗力的管家服务,到了小型的酒店内却能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以管家服务为卖点的酒店里,多是40间房以下的精品酒店或事民宿。对南京颐和公馆来说,管家主要负责介绍酒店、餐饮预订、整理房间、开夜床等,有时候也能代为跑腿、协助攻略等。
在民宿中,管家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作家蒋瞰在她所写的《山居莫干》中,用了“山里出现了新工种”这一篇章来回望民宿管家的发展。山中的民宿管家与英式管家不同,是发源于莫干山裸心谷的一种“新”职业。他不是阿姨,不是经理,也不是服务员,在工作中他全部都沾一点,又全部都不是;既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要求自由发挥。且各家民宿本身差别很大,很难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培训模式,以至于大都是前辈带后辈的“师承”关系,充满未知性。且这个职业也是从年裸心谷开业以来被设立的,直到今天不过十年光景,大部分都是新参与者,没有可以遵循的道路。如果一定要定义民宿管家的话,那他就是将山中故事讲给城里住客听的人。
根据大乐之野创始人之一吉晓祥的描述,管家就是民宿与客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当客人预定了民宿的房间后,为客人提供包括指路、天气、周边状况等一系列指引,帮助客人到店并适应山里的生活。在短暂的度假中,管家与住客会产生一种羁绊,这将是吸引民宿住客回头的重要原因。在管家的社交软件中,会有不少熟客的联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说,管家手中掌握着这家民宿的优质客源。
一个成熟的管家在民宿行业内相当难得,其面对的困境与大型度假村相似,都是很难在同一民宿中呆几年,便被高薪挖到另一家去,山中的管家永远“缺货”。且在民宿的实际运营中,管家仅仅是入行的第一步,其上还有主管、店长、经理。早期的管家,有的开出自己民宿的,也有的干脆做起了培训班,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来者。
如果要细纠的话酒店与民宿管家差别的话,大型酒店内的管家与小型民宿的管家需要储备的知识、人员调动的能力均不在同一量级。小型民宿通常仅仅只有数栋房屋,配套设施也较少;于此相比,大型酒店的物业便动辄数万平米,良好的管家服务需要餐厅、酒吧、康体、房务、工程等数个部门,数十甚至上百人的配合。在民宿中,管家面对的通常仅有十几个人,客人的要求也相对简单。以至于面对绝大多数住客,酒店里的管家给人留下了只能帮人拆解行李、预定车辆的印象。至于管家的未来在哪里?还是要看民宿在发展到度假村这一规模后,管家在其中演进。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