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预订酒店 >> 预订酒店前景 >> 正文 >> 正文

美团研究报告零售科技战略升级,服务

来源:预订酒店 时间:2023/4/6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慧、李昊臻)

1.美团的进化与野望:从服务电商到实物电商

1.1.业务概览:从团购到服务电商龙头

美团是利用科技连接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其业务范围涵盖“吃喝玩乐”各个生活领域。复盘美团的发展历程,公司自创立以来共经历四大发展阶段,实现由团购平台向服务电商龙头的蜕变。

1)-年:团购起家,垂直领域拓展。大众点评和美团分别于年和年先后成立,美团以团购业务起家并逐渐向垂直领域转型,分别于//年推出电影票线上预订/酒店预订及餐饮外卖/旅游门票预订服务,围绕本地生活进行无边界扩张。

2)-年:战略性合并确立行业龙头地位。年美团与大众点评战略合并组成新美大,并推出出行票务预订服务;此后于年面向餐饮B2B推出快驴等服务,同时外卖业务由下沉市场向核心市场推进;年推出小象生鲜和美团打车,试水生鲜及网约车业务,多措并举扩展业务半径。

3)年-年:港股上市,“Food+Platform”战略引领生态构建。公司于年在港交所上市,提出“Food+Platform”战略并构建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在此期间美团收购摩拜单车布局出行领域,推出美团买菜、美团优选和团好货,分别以前置仓模式、社区团购模式和平台模式进军零售业务,持续拓展本地生活服务生态范畴,开拓新增长曲线。

4)年起:“零售+科技”战略指引公司从服务电商向实物电商渗透。年公司将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并相应调整组织架构,深化由服务电商向零售电商进军的目标,提升同城零售领域业务协助能力,强化自身竞争壁垒。目前美团业务范围包括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服务、社区团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旗下产品主要分为用户服务和商家服务,平台生态效应日益显著。

“T型战略”下的两轮调整(年~年):王兴提出美团的“T型战略”,即团购是一个平台的横线,猫眼、外卖和酒旅是一条条深入垂直领域的竖线。1)年~年美团在第一轮调整后形成团购+猫眼、外卖、酒旅三大垂直领域业务的架构雏形,其中猫眼/外卖/酒旅分别由徐悟/王慧文/陈亮负责;2)年7月美团设立酒旅事业群和外卖事业群,后于9月增设猫眼全资子公司和到店事业群,而酒旅事业群和猫眼全资子公司成为“T型战略”下的两大孵化业务。

新美大合并后的三轮调整(年~年):1)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完成合并组成新美大,于11月完成组织架构的调整,前台业务形成五大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到店综合事业群、到店餐饮事业群和平台事业群)、一个子公司(猫眼电影)和部分业务板块(点评平台、广告等业务)的组织架构;2)年美团提出“三驾马车”战略,将精力集中于餐饮、酒旅、综合三大板块并构建相应事业群,分别由王慧文、陈亮和张川负责三大事业群;3)年美团进一步调整形成前台四大业务和中后台部门的组织架构,前台四大业务包括酒店旅游事业群、大零售事业群、新到店事业群和出行事业部,分别由陈亮、王慧文、张川、王慧文负责。

“Food+Platform”战略下的三轮调整(年~年):年美团上市后构建起以“吃”为核心的“Food+Platform”战略并相应调整组织架构。1)年形成两大创业新业务事业部、两大事业群和两大平台,两大创业新业务事业部包括小象事业部和快驴事业部,分别由陈亮和陈旭东负责,到家事业群和到店事业群两大事业群承担核心业务,分别由王莆中和张川负责,两大平台为LBS平台和用户平台两大平台,均由王慧文负责;2)年7月原“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并新增优选事业部进一步探索社区生鲜零售业态;3)年12月联合创始人王慧文退休,组织架构相应调整形成四大事业部(优选事业部、快驴事业部、买菜事业部和点评事业部)、两大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到店事业群)和三大平台(美团平台、智慧交通平台和基础研发平台)。

“零售+科技”战略下的首次调整(年):由高级副总裁陈亮管理买菜、快驴、优选三个事业部,美团优选的各业务负责人开始转向美团副总裁、快驴事业部负责人郭万怀汇报,郭万怀向陈亮汇报。此外,由王兴、王莆中、陈亮、郭万怀和李树斌组成特别小组“goods-team”负责零售相关业务的讨论和决议。

从业务结构来看,目前公司业务由餐饮外卖、到店酒旅、新业务及其他三大板块构成。

餐饮外卖业务主要指美团外卖,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分部毛利及经营利润所占比重持续提升。从营收端来看,年至年餐饮外卖业务营收由1.75亿元增至.12亿元/CAGR为%,得益于外卖渗透率的迅速提升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餐饮外卖营收快速增长,营收占比由4%增至54%,餐饮外卖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从利润端来看,餐饮外卖毛利扭亏为盈,年取得毛利.33亿元,占公司总毛利的32%,主要受餐饮外卖毛利率相对较低影响,该分部毛利低于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持续提升,//年分别实现经营利润14.16/28.33/61.75亿元,分别占公司总经营利润的53%/65%/-27%,由于年新业务巨额投入带来经营利润由盈转亏,餐饮外卖经营利润率呈负。

新业务及其他主要指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美团闪购、美团单车、美团打车等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新业务战略投资规模较大致使利润端亏损加大。从营收端来看,年至年新业务及其他营收由0.70亿元增至.86亿元/CAGR为%,营收占比由2%提升至28%,本地生活服务生态下新业务对公司营收支撑作用愈加显著。从利润端来看,受不同时期下公司战略重心影响,新业务毛利波动较大,经营利润持续亏损,//年分别亏损67.49/.55/.94亿元。

交易用户及活跃商家增速重回上升通道。截至Q4美团交易用户数为6.91亿/5年CAGR为22%,活跃商家数为万/5年CAGR为19%,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为35.8笔/5年CAGR为17%,受疫情影响年上半年交易用户及活跃商家增速明显放缓,此后在社区团购业务引流及疫情扰动减弱作用下,交易用户及活跃商家增速重回上升通道,用户交易频次环比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1.2.到店酒旅:现金牛业务

到店业务起始于团购,早期以到店餐饮为主,后逐步发力休闲娱乐等到店综合业务,目前到餐GTV比重约为30%。1)-年:美团凭借精细化运作熬过下半年的资本寒冬并自“千团大战”中胜出,引入干嘉伟凭借“狂拜访,狂上单”策略奠定优势;2)-年:不断巩固市场地位,在开拓新业务导致的现金流紧张、为提升渗透率潜在的烧钱大战以及腾讯/红杉推动等因素下美团、大众点评于年10月完成合并,市场份额接近80%;3)年:美团到店的战略转型之年,内外部业务环境变化下,美团完成合并后的首次组织架构调整,此后到店业务优先级逐步降低。

酒旅业务早期定位下沉市场本地住宿需求,后借平台流量优势实现间夜量登顶。1)-年:年6月美团开始布局酒店业务并于年初建立酒旅事业群,酒店事业部则于年正式成立并由陈亮负责,定位同城住宿,早期瞄准客单价元以下的市场;2)-年:年酒旅市场竞争激烈,酒旅事业群成为美团T型战略下的两大孵化业务之一,在此后的“三驾马车”战略下酒旅成为美团集中精力发展的三大板块之一,市占率快速提升;3)年后:由于到店酒旅业务已经相对成熟,在美团“Food+Platform”战略下酒旅业务并入到店事业群由张川负责。(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到店酒旅业务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差异,但其本质都是基于LBS提供产品信息、折扣优惠及确定性从而赚取佣金收入及广告营销收入的一种业务模式。

到店业务在B端依托地推团队及后台管理机制优异吸引海量商家入驻平台并提供产品和服务,在C端依托平台公信力向消费者输出产品和服务,推动双方交易达成并抽取佣金获得收入,此外通过向商户提供广告获取营销服务费。到店业务通过美团及大众点评APP完成BC两端用户的连接,从B端来看,充足的商户供给是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前提,截至21Q4美团总活跃商家数达万/YoY+29%;从C端来看,除自身APP外享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