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预订酒店 >> 预订酒店市场 >> 正文 >> 正文

汽车将变身电动机器人

来源:预订酒店 时间:2023/7/23

未来集大成于一体的载人移动终端,非汽车莫属。而这个汽车产品,最突出的品质就是电动化和智能化。二者融合的完美程度,直接决定汽车产品的综合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未来的智能汽车将成为高新技术综合体

19世纪汽车诞生之初,恰如李书福当年为了获得汽车准生证而发出的“汽车不外乎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的著名论断,汽车产品较长时间都停留在比较低级的机械阶段,核心部件不外乎轮胎、底盘、传动。到了20世纪,电气化时代来临,发动机、节能减排、被动安全上升为关键要素。眼下,电动化和智能化代表着汽车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是业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在外在环境需求和产业内生动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新能源和高度智能的结合,将越来越成为业界标配。

眼下,人们对智能汽车的定义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对用户来说,在看重环保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汽车连接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如今,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在家中和办公室享受数字电子技术和无线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方便,比如手机、硬盘驱动器上的数字压缩音乐和视频、数字电视播放、Wi-Fi、音频、电视卫星广播以及GPS等。现在,用户开始希望在汽车里享有同样的技术和通信便利,以使驾驶过程更加高效、方便、充满情趣。

更进一步看,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种生活空间。或者说,它将是一个可以便捷移动和远程交通的酒店和办公室,既可以看电影、喝茶或生活起居,又可以处理公务,诸如召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并处理办公文档之类。

因此,未来的汽车将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为用户创造更加愉悦的生活方式,让用户对汽车产生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将是每一个汽车厂商不遗余力的追求。

在复杂的电脑程序的统摄下,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装置类似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会“思考”“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可以自动绕过地面障碍物。

人机交互技术还将把人、车和环境连接起来,实现车与环境、人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将车从冷冰冰的机械变身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这就要求汽车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领会用户的心思,掌握环境的变化,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反应速度因势应变。具体而言,用户向汽车输入和传递的信息越多,汽车对用户的理解就越准确,直至主动向用户推荐一些靠谱的选项。

理想状态是,用户一接近汽车,汽车就能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并有选择地开启欢迎模式。用户进入汽车后,输入目的地,轻轻按下按钮,汽车就自动载客前行,并适时显示行驶里程、环境状况和目的地天气等信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大风大雨、浓雾弥漫、交通堵塞等情况,都能够应对自如。如果用户想体验一下驾驶的乐趣,一碰方向盘,就能自动切换成人工驾驶模式。

更远一点说,未来的汽车将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不带情绪的电动机器人。它集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机械、电子、移动通信、全球定位导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乃至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于一身,像变形金刚那样既能跑又能飞,既能在陆地上穿行,又能到海洋里遨游,还能到天空里转悠。这一切目前而言太过科幻,但是将来的某一天都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汽车行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行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价值传递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汽车企业想要抓住变革的红利,就必须要有解构和重构的能力。

思考一:传统汽车行业面临着怎样的环境?

从政策环境看,“中国制造”战略等多项利好政策,促进了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从经济环境看,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活力的释放,为汽车行业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社会环境看,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行为的改变,促使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用户是一条河,在奔腾向前”。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上用户。

传统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面对着“内忧外患”,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内忧”指的是汽车行业的现有竞争者,集中程度高,龙头汽车优势明显;“外患”指的是汽车行业的“替代者”,移动出行代替新车购置、汽车电商代替线下经销商、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同时,互联网造车风潮火爆,汽车电商发展迅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局,汽车行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思考二:互联网是如何影响汽车行业的?

从技术变革的角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开始有了智能互联的概念,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驾驶已经从概念走入了现实,不少企业开始发力无人驾驶,汽车前沿技术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汽车共享、融资租赁、二手车电商等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互联网思维与产业的融合催生出许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行业的竞争已由前端的研发制造延伸到后端的服务与出行,导航、停车、租车等出行服务的竞争异常激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当今的消费者期望无缝的、多渠道和可订制的与汽车相关的体验,而且他们也越来越愿意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做贡献。

思考三: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是消费者由购买汽车转为购买出行服务,汽车产业的需求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平台经济和共享出行模式的出现,使得端到端(P2P)连接服务的信息成本越来越低,Uber、滴滴等共享出行平台的司机和出行者群体也逐步壮大。当未来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地预订车辆,满足出行需求,私家车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窘迫。就在4天前,丰田发布了一个重磅新闻,宣布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开始把自己定位为“出行服务商”。未来,消费者购买出行服务替代购买汽车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对汽车出行服务品牌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强,这一趋势必然使得传统整车企业通过品牌控制市场的能力弱化。所以,对于车企来说,谁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谁就能掌握出行变革产生的巨大红利。

二是电动化和模块化将改变汽车生产的传统分工模式,产业组织形态将发生显著变化。

传统汽车产业是由整车企业基于动力系统和车型的系统设计,通过掌握以发动机和车型为核心的“产品定义权”,进一步掌握市场划分、车型定价、生产批量等“市场定义权”。两个定义权的掌控,使得整车企业的核心地位难以被动摇,也造成了产业组织形态长期固化。汽车电动化使得传统燃油的发动机、变速器被电池、电机以及车载充电器等零部件替代,传统零部件配套体系发生很大变化。新能源产品,也成为众多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杀手锏。随着汽车电动化的推进,模块化生产企业(特别是动力电池)在乘用车领域将通过生产标准化、通用型产品,取得独立的市场地位。随着标准化的推进和模块化生产方式的确立,水平型分工将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垂直型分工的组织形态将逐步被打破,整车领域的进入门槛将有所降低。

三是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改变汽车产业的传统流程,产业组织重心正在从制造向服务转移。

传统汽车产业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流程管理体系。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渗透,汽车产业的传统流程正在被改变。同时,消费者购买出行服务、租赁汽车的模式是一个新的趋势,在汽车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状况下,会催生出新的平台公司,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和产业流程,汽车产业也将从制造向服务转移。未来,汽车或许将成为纯粹的交通工具,汽车共享将成为未来的商业模式。传统车企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主动做出改变。

思考四:汽车行业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未来,汽车行业的主要颠覆者来自于三个方面:消费者、移动性和生态系统。

从需求方看,消费者正以两种方式颠覆与行业的关系:

第一,消费者希望汽车企业快速适应他们对于数字化交流的期望;

第二,他们可能要被迫与汽车企业共同创建产品和服务,并且影响企业战略。

从供给方看,移动性正以两种方式颠覆产品和服务:

第一,无人驾驶车辆将更加先进,并且远远超越载人的功能;

第二,数字化驱动的移动性,正让超越车辆本身提供个性化的空间体验成为可能。

同时,生态系统将颠覆每个企业的增长方式,并促进行业的扩张:汽车企业将不断寻找新的增长途径,并根据新的参与者和行业变化来制定行动路线图。近年来,各大车企已经在战略转型方面有所动作,这也是传统行业开启未来出行领域创新空间的重要举措。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