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
出门旅行本来是见令人高兴的事,可是没有想到在定机票、酒店时,眼看价格上涨,心里颇不是滋味。
3月10日晚,微博网友
陈利人撰文《携程的牌坊坍塌了》,质疑携程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在网上炸锅了。3月11日,携程方面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随后,众多网友开始吐槽自己也遭遇了大数据杀熟。伴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多,那么携程究竟有没有利用大数据杀熟呢?在OTA(在线旅行社)大数据杀熟面前,用户又能做些什么呢?
文:火火(业界风云汇)
杀熟事件始末
陈利人表示,自己日前想在携程购买机票,总价格元,订单时间为10:47。
当陈先生准备支付时,突然想起没有勾选报销凭证,于是退回上一步,修正一下。然后,再去支付时,却被告知没有票了,需要回去重新选择。陈利人吐槽道,“就这么几十秒钟,票就没了,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无奈之下,只好重新搜索,选择。可是,这时价格变成了元。
陈利人想到以前也报道过大数据杀熟,思考是不是在手机的应用上保存了一些不该滞留的信息。于是,退出,再登陆,再查询,可还是元。于是,陈利人把携程携程APP卸载了重新安装,查询发现,价格还是停留在元。
随后,他下载了海航的APP,看是否真的没票了。虽然海航APP体验不佳,但是结果一查发现,同样的行程,不仅有票,而且不像平时显示的“余票不多”。甚至价格也比携程便宜不少,价格是元,比第一次携程个的价格都便宜不少。这时时间为12:24。
10日晚,当陈利人把自己的遭遇发表在微博上时,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吐槽。一位名为“新体开幕”的网友表示,“怎么不变便宜一点啊,怎么变得比官方还贵了多啊!”
其中一位名为“爱学习und爱生活”的网友称,“如果您要报销凭证,这个突然出现的差价,之后会是一张单独的发票,明细是服务费之类的。机票行程单上的价格就是海航的那个价。作为普通消费者,有时候真的很无奈。”
由于质疑携程大数据杀熟一事闹得沸沸扬扬,3月11日上午,携程方面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携程表示,除了陈先生的订单,携程也复盘了此Bug可能影响的其他用户,经过初步统计,该Bug只会影响到票量紧张情况下的少部分用户,约名左右,涉及成交订单约个。
声明发出后,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
杀熟风波不断
虽然,携程就此次“大数据杀熟”事件,给予了解释,但是网友们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一位名为“wagda”的网友说道,“就像火车票没有支付也会锁定席位,这大家都能接受。这算神马bug呢?用这个来解释涨价?解释不通吧。”
时间回到年10月9日晚,“韩雪炮轰携程”上了微博热搜榜,一句“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成为金句。著名作家路金波也加入炮轰携程行列,引出更多网友吐槽。
携程面临史上非常严重的一场公关危机,捆绑保险业务这类灰色产业被曝光。保险公司为了冲高保费,靠自己卖太慢,而选择和拥有高客流量的OTA合作。OTA可以拿到很高的佣金,保险公司依靠OTA流量获得高保费额。
迫于舆论压力,携程有所收敛。年10月10日,登陆携程APP和携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