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叶晨
每年到了11月,宁波象山的林先生就开始焦虑。他经营的象山港丽大酒店,地处象山景区有利位置,刚刚经历十一黄金周的营收高潮,但一进入旅游淡季,出租率往往只有30%左右。如何实现“淡季不淡”呢?这成了林先生这类景点区位型酒店业主的一块“心病”。
“像港丽大酒店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单体酒店占据着非常好的景区位置,但太过依仗时节往往会造成淡季生意惨淡。”酒店业内人士认为,针对这类酒店,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通过“动态调价”来提升营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视觉中国供图
但是,林先生并不认可调价策略,很多中小型酒店业主都认为调价既减少了自己的利润空间,又在变相拉低酒店的品质分。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今年林先生还是加盟了某酒店管理公司,并在品牌项目方的指引下开始了动态调价管理。
事实上,此前就有酒店从业者指出,近年来动态调价应该成为酒店行业减少损耗、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国内游客在淡旺季的住宿消费需求差距较大,暑假寒假时,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临近景点、度假区的酒店一房难求;到了非节假日,这些酒店又会入住率马上下降。浙江省内也有不少酒店面临类似的问题。
而动态调价模式则是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运用价格杠杆和算法运用,促进每房收入最大化为大前提做科学化的价格管理。
业内专家、“你好酒店”收益管理项目相关负责人徐春慧解释:“比如,当业主将OTA上的主力房型定价在元,某一周营收只达到元,平均出租率仅为17.14%。但当项目组以OTA平台商圈热度、浏览量、竞品价格、订单成交均价等大数据作为参考,建议酒店以元为基准价,随后第二周的测试发现,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了35.7%,营收几乎翻倍达到了元。”
↑视觉中国供图
“虽然很多酒店业主都已经认识到需要实行动态调价,但什么时候调整、调整价格的幅度应该是多少,大家都没有底。”徐春慧认为,下沉市场的大量单体酒店由于缺乏精细化的管理意识和系统化的管理工具,导致信息闭塞,进而失去市场、服务退步、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然后就会被市场或者品牌方所淘汰。
此前小时新闻记者也做过相关报道→《又一家杭州酒店退出7天连锁品牌》
“现在游客对于住宿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也学会核对酒店的性价比了,广大中小型酒店如果还和当年一样,以为单纯靠品牌和平台售卖就能引流肯定是不够的,只有依靠技术优势、大数据算法,利用收益管理等科学化手段,全面实现和激发单体酒店的市场价值。”徐春慧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