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预订酒店 >> 预订酒店优势 >> 正文 >> 正文

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可以有多努力

来源:预订酒店 时间:2023/1/10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视觉中国供图

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可以有多努力

沈杰群

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春节。远离家乡的年轻人都在向最重要的节日,以及未来一年新的生活,卖力狂奔。

——————————

得知我今年春节不能回老家,留在北京过年的消息后,南方的闺蜜神秘兮兮地说要送我一份礼物,让我在异乡得到巨大安慰。

等我收到快递时,发现是两株快被冻成冰蒜头的水仙。闺蜜说,这是各大晚会贵宾席上的“同款”——漳州水仙花。卖家说,肯定能在大年初一绽放绝美的花朵。“看到花开了,心就开阔了,就不会因为想家而太伤感了!”

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已被严重“冻伤”的水仙,那份严肃的仪式感,让人感觉我不是养花,而是在完成一个“重塑年味儿”的艺术品。

可以说,为了让这次特别的“原地过年”多一些浓郁的年味儿,为了让独在异乡的自己不辜负大好春节,我和周围同龄伙伴们,似乎都付出了大大小小、前所未有的努力。

不回老家过年,假期难免弥漫着孤独的气息。于是好友群里规定“过年要做的N件事”,认真琢磨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安排一整套开心、温暖的春节计划?

平日里在北京的朋友们都各自忙碌,许久未聚。大家在群里讨论,同城朋友要凑齐人数,抱团玩耍。平时因为加班而无暇实现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也立马安排上。

自驾登山、去郊外遛狗、寻访古寺、泡温泉、组队玩“密室逃生”和“剧本杀”……仅仅是一个个项目列下来,群里已经弥漫着一股快活的空气。难得和好朋友们一起过年,想必既新鲜又热闹吧?

紧接着考虑:如何让家里更有新年的模样,充分展现过年的仪式感?

第一必是张罗年夜饭。我一向崇尚简洁省事,又自知下厨的可能性不高,因此早早订好了北京某酒店的自助年夜饭;刚结婚不久的朋友小羽,则和老公放出豪言壮语,要亲自做出一桌好饭,邀请住在同城的公婆来家品尝。

对年夜饭菜色和种类非常较真儿的上海朋友琳琳,发现网店兜售多元的知名饭店年夜饭半成品,包括:姑苏卤鸭、虎皮凤爪、江南烤笋、松鼠桂鱼、虾籽蹄筋、一品牛肋排……足足16道菜,丰盛又方便,琳琳兴高采烈下了单,准备召集小伙伴共享。

当然,她也没忘记给千里之外老家的爸妈点一套同款,快递到家:“这样我和爸妈们吃一样的年夜饭,也算是‘云团圆’了!”

当除夕脚步临近,我们一边在年底繁杂到做不完的工作中苦苦挣扎,一边焦虑地惦记着还有多少“年味事项”未完成,一天掰成30个小时都不够用。

我和琳琳都网购了成套成箱的“春节气氛组用品”,比如招财猫门垫、春联、窗花剪纸、年宵花、盆栽等,快递一箱一箱送来,而我们总是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看着堆在门口的“气氛组用品”,哀叹一句:“算了,过两天再拆箱。”一拖延,就到了除夕。

小羽和老公的自制年夜饭计划也不太顺利。他们发现,节前要做的家务比自己想象中的多百倍,尚不知何时能完工,更别提买菜做饭了。用小羽的话说:“平日不好好收拾,想过个体面的年都难。”

不放心的公婆,腊月廿九去小羽家看了一眼,见小夫妻手忙脚乱地在“垃圾山”里蹦来跳去,公婆都叹了口气:“算了,还是我们来做吧。”

我的情况也和朋友们大同小异,直到除夕下午,我才从单位收工。来不及喘口气,又得穿戴整齐去酒店吃年夜饭了——餐厅说预订的好位子过时不候。当我们兵荒马乱般赶往餐厅的时候,蓦然想起:咦?若是往年在家里,除夕一家人都是很从容自在的,何曾这样赶过时间呢?

第一次在工作城市原地过年,我和朋友们才意识到,原来小时候的春节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爹妈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不得不说,成为一个合格意义上的大人好累,自己张罗过年,真是“知易行难”,更直接一点说,就叫眼高手低。过去没发现过年这么费劲儿啊?看着亲爹亲妈做家务似乎蛮简单的啊?想起我们奔到餐厅吃饭时,还有人明显处于“云加班模式”,一边夹菜,一边还盯着桌上的文件材料。看看,没有爹妈在你耳边高声呵斥“别工作啦,上桌吃饭啦”,“”的年轻人们的确很难约束自己,好好吃饭。

所以这一刻,真的很想家了。

晚上,我和家人视频通话,他们都在亲戚家聚餐,爸爸在看电视,妈妈在撸猫,背景音则是热热闹闹的锅铲翻炒声。

我感慨:“本以为自己长大了,能独当一面张罗过年了,结果还是露了怯。”妈妈却露出了“早已看透这一切”的得意笑容:“知道就好,现在懂这个道理还不晚。”

现在想想,彼时的爹妈何尝没有工作与生活压力,又何曾不被deadline追着跑?但他们默默承担下了各种繁琐和压力,周全照顾到家中每个成员,才有了每一个我们能舒服“躺平”、欢喜感受年味儿的春节,让孩子们专注而单纯地往前走,去天南海北开辟想要的人生。

朋友圈里,原地过年的年轻人,都在一边努力地晒着年夜饭,一边思念着远方的爸妈。在今年这样一个只能“云团聚”的春节,体验着独立和长大的滋味。

自己首次DIY过年的效果,虽然和预期的有些偏差,就如闺蜜送我的水仙花一样——大年初一没开花。不过,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春节。远离家乡的年轻人们都在向最重要的春节,以及未来一年新的生活,卖力狂奔。

除夕夜,我在北京街头遇到谁

曲俊燕

今年的年夜饭是在采访对象家吃的,从腊月廿九到大年初一,我跟拍了一位正在寒假实习、顺便留京租房过年的大学生。从她的出租屋离开后,我知道将要面对一个更大的挑战,除夕夜,看看能不能在北京街头拍到几个没回家的人。

——————————

我是个摄影记者。大年初一,老爸在朋友圈转发了我在除夕夜拍的照片,配文道:“二十多年,闺女不在身边的春节有点酸甜的感觉。”我回复他:“哈哈哈,主要是酸吧?”

唉,山东老父亲的心思谁能懂。因为我要留京过年,男友和他家人也在北京,老爸的嗔怪与不舍在年前半个月就开始释放。有一天视频通话,他嗫嚅着说:“不能回家,还要去‘婆家’过年,我这心里不是个滋味儿。”拜托!我还没过门儿呢。

估计老爸也没想到,最后我的年夜饭是在采访对象家吃的。从腊月廿九到大年初一,我跟拍了一位正在寒假实习、顺便留京租房过年的大学生梦娇。跟我这个没有置办任何年货的“糊弄学大师”相比,梦娇有仪式感多了。

除夕那天晚上,梦娇亲手包了青瓜虾仁饺子,还做了两个菜。她和另一位合租室友本来是陌生人,因为都留京过年,就商量着一起吃年夜饭。平时很少做饭的俩姑娘,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两个小时。这边炖肘子宣告失败,那边在油烟朦胧中频频划拉手机上的菜谱,我在旁边“咔咔”一顿拍摄,时不时给出不成熟的小建议。

把五个菜、一盘饺子摆好,她们才发现出租屋里没有凳子,于是顺手扯来买菜留下的两个塑料袋,垫在地毯上席地而坐,年夜饭就开餐了。

我放下相机,开始蹭饭。别说,严格按照网上菜谱做的菜,味道还挺不赖。我想起了去年疫情期间自己迫不得已开的几次火,跟着我的“云师傅”——“美食作家王刚”的视频,成功实践了可乐鸡翅、油焖大虾等“硬菜”。

后来梦娇告诉我,饭后她和这位陌生室友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