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预订酒店 >> 预订酒店资源 >> 正文 >> 正文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

来源:预订酒店 时间:2024/12/10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吹唢呐的,农村称唢呐匠,在开吹之前,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的地方有这样的风俗,有的地方则没有这样的风俗。没有这种风俗的地方可以忽略。

有这种风俗习惯的地方,现在有一些村庄还有这种讲究,但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有这种讲究了。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有师承关系的唢呐匠,还讲究这种老规矩,一些无师自通吹唢呐的人,就没有这种讲究;二是时代不同了,现在农村办喜事和白事的方式,已经不再像以前传统农村,现在的农村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面讲的是传统农村时期,农家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唢呐匠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的一些农村说法。

1、唢呐匠是一种职业,大厨是帮忙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唢呐匠是过去“百艺”之一,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俗称吃百家饭,也就是靠吹唢呐养家糊口。在农村,凡是带“匠”字的人,都是一种靠手艺吃饭的人,请来后要付钱的。“匠”在过去农村的意思就是手艺人。

农村大厨,包括所有做饭菜的厨房人员,除了过去裕富人家有特别讲究要请名厨外,普通人家请来的,大多是同一个村里的人,帮忙性质的,不是谋生的职业,不用开工钱。

过去,农村喜事或丧事厨房里的人、跑腿的人、做杂事的人、打锣敲鼓的人,娶亲抬嫁妆的人,丧事扶柩的人,包括总管、记账的人,等等,都是帮忙性质的。完事后,不用给工钱,今天你家有喜事,我们来帮忙,明天我家有喜事,你们来帮忙,白事也一样。

传统村庄都是相互帮忙,不是特殊的事情(比如白事中的打金井,以及当地民俗中红白喜事要给红包的事情),是不用给钱的。村里人在红白喜事帮忙的过程之中,一些人逐渐显露出在某方面的特长。

比如,组织和协调能力比较较,又熟悉传统礼节的人,可做总管(执事人),有文化能算账,公道正派的人做记账人。平时喜欢厨艺的人(一般是有力气的男人,女人只能当下手),就到厨房炒菜。久而久之,他们的厨艺得到村里人的公认,他们就成为村里人的“大厨”。

过去农村,大厨一般都是就地请人,很少到外村去请人。自己村里的红白喜事事都办不好,村里人就觉得没面子。至于那些没有特长的人,一般各用其长,可以安排跳脚、打杂等事,而这些事需要更多的人手。

通常来说,过去传统农村,一些比较大的村子,要有数套这样的人马(即总管、记账人、大厨等)。如果一个村一天内有多桩喜事,或者还有白事,免不了要分出多套人马前往帮忙。因此,平时村里在这方面的人才筹备得越多越好。

2、大厨在传统农村红白喜事中的地位

过去传统农村,在农家喜事中有“一日为客数日为主”的说法。这句话反映了农村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户人家要办喜事的时间,一般提前几天约请帮忙的人到家里吃饭,到了办喜事的日子,这些人就不用再去请,而是主动上门来做事。按照各自的分工,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代主人在做事,也就是主人之一。

就拿村里的大厨来说,大厨根据主人的家庭经济条件,或者主人提出的要求,安排酒席菜单,泡脚得再根据大厨开出来单子,准备所需要的食材。至于菜怎么做,就是大厨的事。

白事没有提前请客的说法,也做不到。但是,很多地方农家在白事办完后,另外置办酒席,以答谢丧事操办期间,那些出力帮忙的人。

说到答谢,在很多传统农村,不管是喜事还是白事,人们对大厨答谢的礼仪是非常隆重的。

比如,有一些地方(不是所有的地方)风情,婚礼之中,吃正餐(交拜后的正式酒席)时,新婚夫妇在执事人的带领下,要到厨房给大厨敬酒、敬茶,有的还要给一个小红包。

在农村传统婚礼中,要新娘给人红包,在这些地方可算是例外了。按照一些农村传统规矩,婚礼正餐时,新娘子给客人敬酒、上茶,客人要在酒杯和茶杯内放一些钱,给客人端洗脸水,客人洗过脸后,在脸盆里也要放一些钱,表示对新娘的祝福。新娘子递过来的杯子和脸盆不能是空的。也就是说,正餐时,客人(包括帮忙的人)都要给新娘子小钱,唯有大厨得到新娘子的小红包。

有一些传统农村,比如长江中游的一些农村,还有专门答谢大厨的歌,叫《谢厨歌》。在酒席开始后,人们唱着《谢厨歌》,到处房感谢大厨的辛劳,场面十分热闹。也有的地方,在办喜事的程序中,有“谢厨师”这道程序。

由此可见,在传统农村,不管是喜事,还是白事,人们对大厨非常尊重。

3、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在农村,人们尊重大厨,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酒席办得好坏,关键在大厨的手艺

办酒席的东家和客人不满意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钱花出去了,菜做得一塌糊涂,让人很难吃下。如果大厨的手艺好,做出来的菜味道很不错,东家和客人都喜欢,皆大欢喜。

就拿现在的人来说,很多人都喜欢到酒店去办酒席。订酒席的人,先要打听哪家的口味要好一些,肯定要优先选择口味好的酒店。

在传统农村办酒时,办酒的人肯定也要考虑哪位大厨的手艺好一些,肯定要请手艺最好的大厨。不过,大厨的手艺怎么样,做出来的菜口味是否好,与唢呐匠没有多大关系。唢呐匠是吃“百家饭”的人,口味好的和口味差的都吃过。再说,唢呐匠是来挣钱的,不是来贪口福的。

二是大厨掌握了农村一种神秘说法

这种说法与唢呐匠是有直接关系的。

相传,唢呐匠吹唢呐时,最怕东家厨房里做出夹生饭。“夹生”谐音“夹声”。唢呐匠靠用唢呐吹出声音来,如果声音给“夹”住了,吹出难听的唢呐声,或者吹不出声音来,主人肯定不满意,就不会给钱,或者不按平常的市价给钱。

关键是一次失误,有可能会断送唢呐匠的手艺,以后没有人请他们,也就很难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了。因此,在农家办喜事或白事的时候,唢呐匠进了东家的屋后,要先进入厨房跟大厨打个招呼,是在暗示大厨,要注意点,一定要把饭煮熟。

当然,无论是办喜事,还是办白事,东家也非常忌讳厨房里煮的饭是夹生饭,认为不吉利。

农村很多地方风俗,煮夹生饭是用来祭祀刚去世之人的,也叫倒头饭,因而为民间所禁忌。就是平时,农家也非常忌讳家里煮出夹生饭,尤其是早饭,如果家里有人出门,就更不能煮夹生饭了,否则出门之人会遇到不测之祸。倘若家里早上煮了夹生饭,要出门的人会取消行程,择日再出门。

上面的说法,是过去农村的一种迷信说法,当然不可信。

还有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过去唢呐匠瞧不起厨房里的大厨。有一次,有一户人家办喜事,吃过早饭后,大厨趁短暂的休息时间,出来与唢呐匠套近乎。唢呐匠看到大厨一身油污和厨的潲水味,便很嫌弃他,说了一些风凉话。

那料这个大厨也不是一盏节油的灯。他回到厨房后,用一块砖把烟囱给堵起来。不论唢呐匠怎么吹唢呐,唢呐就是不响,里面就好像让什么东西给堵住了,吹不出声音来。唢呐匠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大厨走出来,把唢呐匠叫到厨房,当着唢呐匠的面,把烟囱内的砖块取出,然后,让唢呐匠再试试唢呐,结果他一吹就响起来了。唢呐匠这才知道了大厨的厉害,得罪不起,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大厨了。

也就是因为民间的这些说法,当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请上门的唢呐匠,进屋后,要先进入厨房跟大厨打个招呼,表示对大厨的尊敬,也是为了此单生意能够顺利做下去,拿到赏钱。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说法,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这里就不再多言了。笔者在以上的叙述中,多次使用“传统农村”,目的就是为了把过去农村与现在农村区分开。

村里人家有喜事或白事,在“传统农村”时期是比较普遍的,除了过去的大户人家用钱请工外,普通农家,都是村里人相互帮忙,除了一些形成职业的手艺外,不用花钱请工。

现在的农村,由于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留在农村里的人不多了,留下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因此,现在农村的喜事和白事,除了少数农村还保存传统帮忙模式外,大多请一条龙服务的队伍,这样就省心多了。

唢呐匠与大厨是一个队伍里的人,自然不讲这些客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