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刻头条
去年此时(年10月22日),易快报获得了万美元C;C+轮融资,其中C轮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老股东DCM和明势资本跟投,C+轮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独家投资。
而在去年初(年1月)时,这家公司已经获得了万美元B轮融资,是由美元投资机构曼图资本领投。在行业细分、垂直的领域中,这些金额足以证明这个创办于年的团队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地位。
这也是今年见实大会上,见实邀请易快报CEO马春荃参与当天关键增长圆桌的重要原因。许多团队初创办时都处在一个极度不明确、很细分的赛道中,究竟能做多大?能做成什么样?甚至能不能做起来?都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往往这时,远见者毫不犹豫投身进去,并握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期间见实也和马春荃坐了下来,貌似聊的是易快报疫情期间他们所看到所感知到的企业对(电子报销、电子费控)数字化需求的变化。但其实我们很清楚,聊的还是那个关键问题:
在这个非常垂直、细分的领域中,看似简单的业务场景,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持续发挥竞争优势?面对不确定性的发展问题,要如何转变思维进行调整?也只有这些,才能给到更多创业者深度的参考和借鉴。
前情少叙,不如一起回到聊天现场,看看马春荃是如何回顾,又是如何启发的吧。如下,Enjoy:
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
见实:您创业初期,年正好是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没多久,而且移动互联网本身的成熟度还不够,你们做这件事情的大概背景是什么样的?
马春荃:早期,电子发票并不是很普及,大多还是以纸质票据为主导,而且各项规章制度并没有围绕电子发票的未来发展之路做明确化的发文。
但我坚信这一天终将会来,因为它是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产物,电子发票的全面落实无论是对国家、对企业、对财务工作者以及对个人,都是更加便捷和高效的。
见实:疫情之后,很多企业对于缩减开支的认知,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你们服务的客户中,重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的缩减?看到的变化是?
马春荃:年,每一个行业都在经受疫情对其在业务增量上的磨砺和在财务资金方面的考验。从疫情爆发期到现在的疫情恢复期,可以看到企业客户变化最大的点就是对报销费控认知观念的转变。
在疫情之前,很多企业都不太在意员工支出费用的管控,认为员工只要能带来成交,所支出的费用多一点也无所谓。但疫情这只“黑天鹅”让众多企业老板陷入焦虑,延时复工、无法营业、没有利润,再加上房租以及员工工资,一想就彻夜难眠。
但对于费控行业来讲,疫情是一个宏观的影响,企业业务量不减反增,因为ToB企业客户更需要易快报帮助他们省钱。
但回归到需求本质,其实需求从没发生过变化,只是需求的紧迫程度变了。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没有任何的需求发生变化,但是我们满足需求的生产力工具在不断用前沿技术改变着。
就企业报销这件事情而言,上线财务报销费控管理系统或许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实现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方法。
见实:对于和你们已经合作的客户来看因疫情的发生,企业端的需求和变化,或是员工消费行为的变化,是怎样的?
马春荃: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影响巨大,财政部今年3月分布的6号文《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以及6月第四十七号主席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推进了电子发票的普及,更促使企业批量并紧急购买易快报,于我们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利好。
企业在使用易快报之后,对费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于费用的提交人和审批人双方都更加谨慎,与此同时审批人会考虑此项费用是否该花?如何花才能更有效?能不能把这笔费用省下来的款项补充到另一个项目上等等。
于客户企业而言使用有两个方向,一是看以收定支,就是有了收入才有支出;二是投入产出比,收入是多少以及带来可能的产出是多少,达到合理的比例,才考虑是否支出此笔费用,例如企业会看是1:5还是1:8的投产比,这时候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刚提到的精细化,也叫数据来源的精细化。原来的状态是,部门有10万预算,只要是公关费用拿票就给报,但现在企业会严格审核,具体是请哪个客户,是不是真实有效,客户潜在合作机会有多大,如果只有元的合作,但是请吃元的大餐,其投入产出比就很小。这两个维度,一个是口径,一个是ROI。
于企业员工而言,在费用报销时可随时提交,大大减少了贴票和报销流程的时间。员工在出差订票、订酒店、订车、订餐等方面,只要在易快报输入对应的目的地和时间,系统会自动进行多渠道综合比价,全面解决因公消费的集中管控,也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差旅报销习惯。
见实:口径的变化和ROI的评估,更多体现在哪些行业呢?所有企业都会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