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如果在景点看到五六个大爷大妈、跟在一个年轻人后面走的情形。别误会,那个身上挂了三四个水瓶、面如土色的年轻人,并不是什么高端私人团的精英导游。他或许只是一位,被抓来领着长辈旅游的“壮丁”。车票、酒店、攻略、景点、导航、餐饮、购物……没有他们不能做的,只有长辈们没想到的。这几乎可以被归类为旅游界的特殊工种。在被誉为“花学”的旅游综艺《花少》第二季中,井柏然当导游,曾经历团员吵架、干活没人帮忙、住宿分配争执等多项难题。而带长辈出游的年轻人,个个是民间井柏然。01领着长辈旅游,重点不在旅游,而在“领着长辈”。可能是某个节假日前,父母一段60秒语音发过来,告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假期一起出门玩吗,你大姨/伯伯也去,你有空做个攻略吧。”同行长辈,从亲戚,到妈妈的广场舞友、爸爸的牌友钓友不等。也可能是某个加班的夜晚,外地上班或上学的你被告知:“某某要到你那玩一下呀,你接待接待嘛。”简而言之,给爸妈及其亲朋好友,当个导游。当事人的思绪,此时往往会很复杂。一方面,内心深处的责任心激烈涌动。想想现在各种景点预约、抢票、攻略对长辈们来说的确不简单。他们或许真的需要年轻人领着、到处看看,不至于被劣质旅行团、黑心景点坑骗。另一方面,旅游是出了名的人性角逐、无声历练。更别说,这种长辈“委派”的导游任务,往往从一开始就暗潮汹涌。杭州工作的大江,一名专业“家族导航员”。走过5次断桥,旅游App里有3次西溪湿地门票的订单记录。站在苏堤上向亲戚介绍雷峰塔历史时,身后总会有几个游人悄悄靠近,以为自己在蹭旅行团导游的景点介绍。无他,唯嘴熟尔。在他眼里,家庭群里一连串冒着红点的语音,就像是多年前,小学成绩单上用红笔勾勒的分数。没有一对父母能拒绝,在家长会上“漫不经心”地打开高分成绩单,接受周围家长几句客套奉承的诱惑。“给外公背个圆周率吧,我们马上要突破两千大关了”旅游,则是一种变相的成绩单。少年时期秀成绩,成人时期秀成熟,把一趟旅行安排的妥妥帖帖,无疑是展现自家闺女儿子、长大成人的标志。“我家孩子,学习都不怎么需要管的。”“我家孩子,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可好了。”你看,一脉相承。主动被动、自愿非自愿,在这是分不清的。觉得带长辈旅游会玩不开,担心太累是真的;出于人情世故又或是责任感,认为需要去承担也是真的。不论心理斗争如何纠缠,面子薄的年轻人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份任务。据我观察,处于这类困境的朋友大多年纪不大,二十岁左右。正处于精力旺盛、还没组建家庭、能使唤得动的“黄金期”,介于乖学生与冷漠成年人的阶段间。再加上90后95后普遍社恐,连拒绝,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旅行当中最怕“随便”的人。但不好意思,长辈们或碍于面子,或的确没什么想法,大多会慈祥地告诉你:“随便,我们都可以。”随便随便,随哪个档次的便?这往往会令内心不够强大的“旅游壮丁”们,订票的手微微颤抖。某一瞬间,会觉得自己就像《甄嬛传》里的内务总管。隐约地察觉,订什么酒店、把预算控制在什么价位、景点有什么偏好都是一门学问,不亚于内务府给各宫娘娘分月例。社畜闫一就在第五次听到同游的阿姨吐槽饭菜普通时,并教育自己“年轻人不能束手束脚”时,手指脚趾都狠狠蜷缩了一下。碍于晚辈身份不好反驳,只好在心里呐喊:“有本事下次叫你儿子来当导游啊。”02旅行乍一看是游山玩水,可在多人旅行中,最大的难关依旧是人际关系、是人情矛盾。“带长辈旅游”这一工种的复杂之处便在于,说是同伴,却要承担导游、摄影、翻译等种种责任。说是导游,大家却又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矛盾与意见没法敞开了说。家族出游,十多人,大伯要求给小孩准备儿童餐,姨夫表示不愿吃大家预订的特色菜,舅妈嫌酒店卫生间太小想换房间。这时候,谁的需求优先?有时大家会期待着,辈分最高或年纪最大的那位,出来做个决策。可更多时候,大哥大或大姐大也只是嘴上打个不痛不痒的圆场,场面继续僵持。再加上晚辈与长辈的身份,年轻朋友们在“服务”上可能要比导游还尽心尽力,同时也更累。毕竟出游的人一多,连指挥都成问题。一会儿你往东,一会儿他往西,大家都是成年人、也不好严厉规定就在原地不许动。一群人七嘴八舌起来,谁也听不见谁。大家往往压力很大,又得当无情付款机,又得当全能导航仪。一不留神,就背负上不小的心理压力,生怕长辈不满意。在伦敦留学的阿静,从来没想过,自己口语水平突飞猛进的机会,是带一堆来旅游的亲戚去购物、与导购疯狂交涉。包要什么材质、什么花色,衣服要哪种领子、哪种剪裁,香水要哪种香调、哪个系列。大量专业词汇都得现查现说,一直逛到了夜里九点,住在伦敦郊区的阿静还不好意思提出自己得回去了。担心“照顾不周”“丢了面子”。与此相对应的是,被挑剔“安排不周”时,当事人往往有种心血没被理解的委屈。办公室里干练的祁姐,自己大学时差点被来旅游的姑姑气哭。她盘算好了一天的景点,不少自己也没去过,以为能来场舒心的家庭出游。结果第一天夜里,姑姑开始对第二天安排的行程挑来挑去,这也不想去、那也不想去,“怎么没安排去xxx景点啊?”当时祁姐的泪水就到眼眶了,还好祁妈和女儿站在统一战线上,怼了回去。这种家庭出游,要是爸妈也开始附和指责,当事人的心态得崩的彻彻底底。东哥开始工作时,他找了个装潢典雅、自认为有点档次的菜馆,给来旅游的父母及其朋友请客接风。几个月后,爸妈突然提起这茬,说“东东那次的饭是吃的有点寒碜”。东哥反应如图所示——哪里是旅游,这明明是来来来、让社会给年轻人上堂课。东哥忍不住地想,这种纠来缠去的旅游到底为了什么呢。为了给平淡无奇、得过且过的人际生活,扔几串炮仗吗?03哪怕没有复杂的人情瓜葛,在旅行中,长辈晚辈之间的步调也很难一致。不同代际的旅游偏好,往往不一样。那些年轻人看不上的游客打卡专用、写着红色毛笔大字的石碑。长辈们偏要排队十分钟,上前留下自己与“禅”“天涯海角”“钟灵毓秀”的亲密合影。你想着找个小众景区,闲庭信步地逛一逛;长辈们却乐意挤在故宫太和殿下,数一数广场上有多少个导游小旗子、多少个旅游团。读者小宫带着几个姨婆,坐摆渡车去一个自然景区,好山好水还有小动物。车开到山顶,小宫满心期待着慢慢下山、亲近大自然。结果姨婆们对山顶上的蹦极更感兴趣,准确地说,是对蹦极的人感兴趣。姨婆们谆谆善诱,同要蹦的人唠嗑加油打气。最后那些人全部鼓起勇气跳了下去,心满意足的姨婆们,带着一脸懵逼的小宫快乐地坐摆渡车下山。大连老湿王博文年轻人想逛的美术馆、艺术展、网红小店,在长辈眼里“一点意思也没有”。而长辈们热衷的景区演出、几面镜子拼成的“天空之境”、仿古商业街,年轻人也未必感兴趣。更别提体力、精力上的差异。要么长辈容易累,晚上绝对无法逛景点,白天也得走走歇歇。要么年轻人更虚,从泰山顶走到半山腰早已两股颤颤,长辈们谈笑风生。旅游,和亲近、不必客气的人一起玩才快乐,这说法的确没错。可就像前文提及的,领着长辈出门玩,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要求。或出于晚辈长辈之间天然的关系不对等,难以拒绝。或出于人情世故上的考量,怕拒绝后,会让父母难堪。有时你只能妥协接受、给自己做好心理预期,这趟旅行,注定不会像和同龄人出行那般自在。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纠缠的心态反而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特有的表现。18岁前,大多数人习惯于依赖父母;30岁后,不用提,人们也会习惯承担起照顾长辈的责任。20岁左右的年轻人,恰好处在由被保护、到保护者的责任交接期。既意识到,回应长辈的一些期待、带他们在身体不错的年纪多看看世界,是需要去面对的责任。但又受制于自身的稚嫩,不懂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预期落空时大受挫折。如果遇上有些烦人、挑刺的长辈,实在不愿当这次导游,想找个体面、不冒犯人的拒绝方法。这有一个Vista井柏然的珍藏秘诀,破财免灾。首先需要渲染,自己的工作实在太忙、脱不开身,一离开公司利益、个人利益都会损失的惨状。再主动提出帮忙付钱订景点、订餐馆。既给了父母一个台阶下,“哎呀孩子工作忙,正在事业上升期”这种话说起来还有点凡尔赛。又算是主动安抚了长辈,不至于太冷漠,还规避了长辈们下次再来的可能性。大多数中国长辈,不会好意思让二十左右的晚辈太破费。奋斗吧,壮丁们。愿你们的假期风平浪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