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韩雪在个人微博上说了句「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指出携程在订票信息中默认进行捆绑销售,声声厉耳勾起不少人对这家公司的怨念。相信不少人也看了各种报道。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这起事件的发生后,不少人也说出自己在其它网站上的类似经历。应该说,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从PC时代延续下来的通病,但这背后,我们看到的还有产品设计的「落后」和「不自觉」。
如果你是Windows系统电脑,也许对于软件捆绑服务并不陌生,在电脑上安装一款应用,有时候稍不留意,轻则被更改搜索引擎,重则被强制安装其它软件,只因为默认勾选了一些你不需要的服务。
在PC时代,很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了盈利目标,会通过上述方式为其它产品导流,或是构建起自身的服务体系。总的来看,因为你使用这些服务本身是免费的,这种方式也就是使用免费产品服务要付出的成本,而用户本身也可以取消默认勾选,所以尽管有抱怨,但并没有像如今这样遭到炮轰。
这种免费网络服务中使用的策略,自然也影响到PC时代的购票服务。到了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在手机上下载某些App时,也会遭遇类似的事件,大家曾经抱怨的一些「全家桶服务」由此引发,这一次携程网App犯下的错也是这样。
但是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如果不发生这次事件,那这款软件产品设计思路是否就没有问题?在这里,其实我们不妨看看国外的手机App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说起旅游,国内订票旅行很多人知道的是携程/去哪儿,而国外用户最常用的,莫过于全球 的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这也是一家从PC时代就确立领导地位的旅游网站。和携程相似,Expedia也为用户提供机票预订、租车公司和旅馆预定等线上服务,那么它的服务有默认捆绑销售吗?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下载了Expedia,并且设定出发和目的地,试着购买机票。
设定好需要后,Expedia对全球多家航空公司进行搜索,给出一个综合价格的排行榜。
我打开任意一个,上面很详细显示出机票的信息,并且给出价格,除了下方的行李费信息提示,剩下的就是机票总额。接着我打算直接购买,会跳转到结算付款页面,下方有一个信息提示,点击之后上边提示了个人航班费用以及税费,但预定费为0。
为了确定这种情况,我又在Expedia选择了其它价格的机票,结果类似,Expedia并没有任何默认捆绑销售的内容。而在机票之外,我又选择酒店住宿服务,除了按照价格和折扣进行排序之外,选择服务没有捆绑任何其它内容。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预想到国内国外软件服务有区别,但相比之下,这款软件在产品层面使用起来的确更到位。有趣的是,尽管评论有好有坏,有人说价格贵有人说便宜,但大家在App内设计和界面上大多给出好评。
一个是国内的旅行应用巨头,另一个是国外旅行应用巨头,在产品设计上的差别竟然如此大,从如今国内移动互联网进步角度看,还是很让人思考的。
不光是Expedia,很多人熟悉的旅行住宿应用Airbnb,在产品上也注重最简洁直观展示给用户需要的东西,不添加任何多余的东西,这不但意味着用户可以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更意味着长期使用中,用户会对品牌拥有正面评价。
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国内这些旅行网站要是都和国外一样,那它们不就损失很多收入?这一点,我想用Airbnb来举一个例子。
Airbnb从起步开始,做的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并且是共享房屋住宿。从这个起点出发,它一度成为估值过亿美元的独角兽,用户也遍布全球,要是照这个节奏,国内服务商也许就开始走向垄断,干起捆绑销售的买卖,因为这不但盈利更多,而且更快。
但Airbnb呢?陆陆续续围绕住宿服务,在应用内推出特色旅行服务项目,并且为用户提供餐馆推荐,尽管不如携程这样的巨头面面俱到,但每一板块都在体验上展现特色,打开Airbnb,即便你不去旅行,也会为里面提供的各种活动和餐馆图片赏心悦目。其实同样的路子,在Google推出的旅行应用GoogleTrip中也有所体现,不仅仅帮你查找餐厅,还能为你规划好人们喜欢的旅行线路,通过提供多种让你需要的服务,真正让人愿意使用。
从设计目的来看,旅行应用不仅仅是为用户在提供基础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旅途的基础体验,这种体验会给那些即将开始旅途的人留下旅行 感,如果能为人营造出愉快的 感,就有机会进一步吸引用户来尝试更多服务,而这,是一种到位而不过分的产品体验。
这种「到位」的产品体验,是服务商的追求更多,但体验更好。它能把握用户在使用习惯上的变化。过去人们购买机票,很多都是在「出行」,但现在人们购买机票,更多是在「旅行」,伴随这种转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旅行类App出现。
同样的,我想到了外卖服务,过去人们点外卖,更多是为了「方便」,现在点外卖,除了这一层之外还有「品质」。所以不仅仅是要提供多元化的口味,还有对顾客需求的转变。
前段时间引发的外卖风波中,不少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