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市场监督总局发布消息,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当日收盘后美团市值近1.8万亿港币,较2月份蒸发了多亿港元。而就在4月10日,市场监督总局对阿里巴巴“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处以.28亿元的罚款。
美团这次会被罚多少?罚款事件对美团未来业务的开展有多大影响?尤其是烧钱的社区团购,作为美团第三增长曲线的“种子”业务,是继续扩张还是按兵不动?
年的美团,正值多事之秋。而撇开这些阴霾不谈,今年是美团成立的第十二年,无论是创业之初在千团大战中存活,还是与饿了么对垒多年险居上风,还是年一头扎进社区团购的新千团大战中,美团一直是个“勇战型”选手。日前,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推出《近十年美团公开投资数据报告》,对美团盈利情况、业务发展阶段、投资版图、投资风格做通盘解析,一窥美团的成长与投资之路。
一、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前三,年营收首超千亿元
根据Wind发布的年一季度“中国上市企业市值强”榜单,美团以1.48万亿元的市值跻身第五位,在互联网企业中仅次于腾讯和阿里。
从财务数据来看,美团已经成长为一个千亿级企业。年,美团营收达.9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7.7%;净利润达到43.3亿元,同比增长25.14%。从收入结构来看,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新业务的占比基本为6:2:2,餐饮外卖是美团的收入支柱。但从净利结构来看,到店及酒店则是美团盈利的主要支撑,与此同时,新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并且在年亏损持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年餐饮外卖的盈利能力得以提高,净利同比增长.11%,而新业务虽然尚未盈利,但收入同比增长33.65%。根据美团财报披露,年新业务主要围绕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展开,包括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美团买菜等。不难看出,除了外卖和酒旅,美团正在积极探索第三增长曲线。
二、美团这十二年:两次成功转型,正在探索第三增长曲线
年底,在等待饭否归来的同时,王兴打算再次创业,他选中了团购赛道。
年3月,美团网上线,企查查数据显示,当月,美团完成天使轮融资;9月份,美团结束A轮融资,投资方红杉资本。出色的融资成绩促使团宝网、糯米网、窝窝团、拉手网等一批团购类网站跟风上线,最高峰时期甚至达到0家。
在创业之初的跑马圈地阶段,竞争对手们忙于烧钱拓张,美团却将资金用于系统研发,一年之后资本热潮退去,资金充足、技术到位的美团成功“上位”,在年年初,美团成为团购服务电商的第一名。
1、第一次转型(-):于千团大战中存活,开启从团购到外卖的华丽转身
年年底,美团外卖上线。当时饿了么成立近3年,并且刚刚完成C轮融资,此外美团竞争对手还有家美食会、易淘食和淘宝点点等,但美团靠着团购厮杀中锻炼出来的地推队伍,在各地组建外卖城市团队,很快摸索到外卖业务的打法。
企查查数据显示,年,美团完成B轮融资;年,美团完成C轮融资,在从团购到外卖转型的关键时期,阿里、红杉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
2、第二次转型(-):从外卖到酒旅,找到“现金奶牛”
年,美团酒店事业部成立,正式进军酒旅。有了外卖行业的扩张经验之后,美团进入酒旅行业之初就锚定了平价酒店,通过自身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力及在技术基建上积蓄的实力,与主打中高端住宿的携程形成差异化。
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收入来源主要为两项:佣金和广告,酒旅赚的是佣金,到店赚的是线上营销,二者合起来是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根据《-年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年美团酒店间夜量超过携程系总和,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8.7%,第四季度拉大差距至1.22倍。
3、第三增长曲线(-至今):社区团购成为增长新希望
年最热门的风口莫过于社区团购。年7月,美团推出美团优选,正式进军社区团购赛道,目标在年底前实现全国覆盖,并逐步下沉至县级市场。
年四季度,美团新业务营业亏损为60亿,其中一半来自于美团优选。然而在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激动地将美团优选称为“十年一遇的机会”,并期待新业务带来的用户群体向整条美团价值链输血。
美团似乎将社区团购视为外卖与酒旅之外的第三增长点。
三、美团投资第十二年:公开投资共96起,理性务实风格凸显
1、十二年投资路:前期扎根企业服务,后期深度探索垂直电商
美团的投资之路起始于年,第一笔投资落地在一家名为智龙软件的餐饮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此后逐步构建起一个“无边界”的投资帝国。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年起至今,美团战略投资部的公开投资事件共80起;此外美团还拥有一支产业基金——龙珠资本,目前公开投资事件共16起,通过这两个渠道,美团逐渐建立自己的投资生态产业链。
从时间线来看,年开始,美团的主线业务逐渐明晰和稳定,对外投资开始发力,年至年间,美团扎根于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搭建,在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频繁;年以来,美团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