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转眼之间,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王兴,已经扎根中国互联网18年。
王兴,当年的福建企业家王苗唯一的儿子,年在国外博士还没毕业,就飞回国内,一头扎进了社交网络的创业浪潮。
年前,王兴创办过多多友、游子图、校内网(后来的人人网)、饭否,几经折腾,终于找到奋斗一生的支点:美团。
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如果说本地生活是美团的起点,即时配送系统就是它的支点,是它撬动中国零售服务业这颗巨大的“地球”的核心武器。
经过11年的打磨,毫无疑问,今天的美团已经深刻重构了中国的服务业,并将显著影响中国的零售业。
服务业重构
以电影票为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美团是如何重构中国的演出、票务行业的。
在此之前,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轨迹是这样的,查看活动附近的电影院,安排好活动路线,去往影院现场购票。
整个过程中,消费者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影院当天是否营业、营业时间匹配度、当日在映电影是否符合口味、场次是否匹配、价格是否合适、座位是否优越。
美团猫眼出来后,它通过实时对接所有主流院线的后台数据,包括电影、票价、座位、时间安排、票房等等,实体购票时代面临的所有不确定性,全都通过一个手机APP一键解决;还解决了一个额外的问题,无需每个影院办一张会员卡,即可享受全城优惠订票。
消费即会员、会员即优惠。
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一一去除,观影消费体验显著提升,需求爆发式增长。
显著的证明是,中国电影票房连年高增长。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新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中国电影荧幕数量从年的片增长到年的片,翻了一倍不止。
院线公司不止大力投资增加影院和荧幕数量,而且升级了影院设备,各种3D立体声、杜比影院、IMAX等先进设备应运而生,影迷的观影体验进一步升级。
同时,根据电影的映前反馈,院线排片更科学,调整更及时,同一天不同时段、一周不同日期的价格调整,也更合理。
而作为上游的电影制作公司,通过美团这类票务软件,不止可以及时了解票房收入情况,而且可以进行宣发合作,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两年,像美团猫眼、淘票票等平台经常出现在电影发行甚至制作名单中。
从购票观影,到排片展映,再到宣发,乃至于上游制作,美团猫眼彻底重构了中国电影票务行业。
到底有多彻底呢?截止到今天,中国电影票务几乎%都由美团猫眼这些票务平台完成,线下的卖票窗口基本上成为了历史。
这种类似的变革,同样发生在其它演出票务行业,以及美食团购、酒店民宿预订、旅游出行、卡拉OK、宠物医美等行业。
美团改造服务业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餐饮外卖行业。
美团本已通过大众点评、美食团购、黑珍珠指南等一系列餐前餐后的动作,深刻影响了中国餐饮零售业。
而今,外卖的出现,只是让这种重构更进一步,从到店走向到家模式。
如果说电影票务、到店酒旅这些行业,美团对他们的重构,更多还只是发生在体验中的购买和核销环节,服务的体验还是要去服务场所完成。
外卖这种到家业务,则是把购买、核销和体验消费全都放在了消费者自己身边完成,是一种彻底的货随人转。
外卖其实很早很早就有了,年,我在某互联网媒体上班的时候,午饭时间就试过和同事一起通过互联网点外卖,但那时候更流行的是一种原始的点外卖方式——传单+电话预订,货到付款,做的其实是一种熟客的生意。整体上,这种体量在餐饮行业不值得一提。
年后,美团介入外卖领域,与饿了么(现已被纳入阿里巴巴旗下)、百度外卖(现已被饿了么收购)的三国大战,是足以媲美打车大战的经典战争,早已被载入了中国互联网战争史册。
外卖的核心价值包括:省时、省心、省力,还包括更丰富的选择。
要说省时省心省力,很多人深有体会,一说便知。但是,它并不总是如此。根据我个人观察,对于像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到餐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我选好自己要吃啥,可能需要花上30分钟,然后翘首以待的时间,我每隔3分钟刷一下骑手的定位和美团的通知,整个过程并不见得真的帮我省掉了多少时间和心力。
但是,毫无疑问,整体而言外卖时帮大家省时省心省力了的,是巨大的时间节约。
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拼命省出半个小时外出吃饭打游戏的人,去问问省出时间刷抖音快手的人,去问问那些省出一个小时外出就餐开会浪费生命的人。
其实你都不用问,答案已然在心中。
即便是我这样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也仍然对外卖乐此不疲。
在这以前,我顶多能选择方圆1.5公里的店铺吧?现在是3-5公里范围内,甚至更多,只要你不介意时间和额外的送餐费。
在这以前,我需要一家一家体验,才能避开各种坑,现在只需要打开大众点评的评价,或是美团外卖上的食客点评,我就知道哪家店、哪些菜受欢迎。
况且,相对于出门淋雨、晒太阳,我更享受足不出户的等待和喜悦。
当一种业务模式能为消费者带来如此显著、巨大的用户价值,它的爆发式增长几乎是无法阻挡的。
短短7年时间,美团外卖的GTV(成交额)从0增长到了年底的亿元,以及年中为止的过去12个月的亿,年底这个数据大概率会达到亿左右,占中国餐饮行业整体规模5万亿的14%左右,若加上饿了么的部分,外卖业务在整体餐饮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20%左右。
达到这个比例,电商行业花了将近20年。
美团再一次体现了它对服务业摧枯拉朽式的改造能力。这种改造,源于美团对服务业核心环节的数字化,将此前大众普遍认为很难标准化的服务,变成了以sku呈现的商品化服务,而且所有的改造和呈现,都是用户驱动的,围绕用户的需求而生,以用户为中心、为出发点。
在所见即所得的呈现方面,美团通过标准化的后台将各种服务数字化,并铺以丰富的用户评价,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场景感知体验。
在核销和交付方面,美团的地推铁军和运营团队确保到店服务信守承诺、未消费随便退,几百万外卖小哥则确保到家服务按时送达。
在客户维护和运营方面,美团也开始开发数字营销工具,比如商家会员群、数据指引等,帮助商户进一步开发新客、维护老客。
不论是到店、还是到家业务,基于数字化改造后的服务体验,在可选丰富度、呈现立体度、筛选便捷度、预期确定性、支付无感性等方方面面,都比原有的线下模式有了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式的提升,必然会刺激消费者增加消费频率。
实际上,消费,尤其是服务业的消费并不是固定的,不是一种简单的线下到线上的转移,而是有很大一部分刺激带来的纯增量。
在以前,担心出门去影院买不到合适的票,可能就放弃了这次观影,因为天气太热、特冷、太糟糕、太好,都可能选择窝在家里煮点面条,而不是出门去餐厅,这些本可能被抑制、或不存在的消费需求,因为票务预订、外卖的出现,都被激发了出来。
有些人可能会说,即便美团创造了大量需求,也被他自己的抽佣吃掉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美团的整体货币化率目前大约13.5%,外卖业务最近两三年基本上是13.5-14%之间,到店业务货币化率大约11%,新业务因为有美团买菜、单车、充电宝等销售即收入的业务,整体货币化率较高,大约25%。
考虑到骑手开支就占了外卖大约10%,美团外卖抽走的比例实际上只有3.5%-4%,这3.5-4%还有1.5%左右是商家主动投放广告的支出,美团真正抽的佣金,实际上只有2%左右。
你可能感到吃惊,感到不真实,但是数据不会说谎。
“撬动地球的支点”:即时配送系统
如果说,美团改造了服务业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对零售业的改造,则更像是一个即将进行时。
这种变革的趋势非常明显,因为电商行业的中心正在发生迁移,从跨城为主的传统电商,转向同城为主的社区电商。
随着零售业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入,本地商业的数字化已经在俏然进行。
华润万家、罗森、全家超市、家乐福、沃尔玛以及遍布全国的各种商超、便利店,不是已经拥抱美团,就是在奔赴美团的路上。
美团闪购,从餐饮外卖,都万物皆可外卖。
在一线城市,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正在通过30分钟即时配送撬开中产阶级家庭的厨房和冰箱。
在三四五六线城镇,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平台正在无缝衔接数亿个家庭和本地商户。
在品牌侧,从苹果到华为,从数码电子,到日杂百货,大家都在对美团为主导的同城零售跃跃欲试。
这其中的核心原因是,美团拥有“撬动地球的支点”:即时配送系统。
以外卖这个超高频品类开端的即时配送系统,经过七八年的培育,已经成了美团的杀手级武器。
因为吃饭是刚需、高频且对送餐时间体验要求极高,所以一支自营的即时配送队伍成为必须。有了这个庞大的队伍,配合美团越来越密集的订单,它的配送成本将越来越低,同时因为美团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囊括了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的几乎一切消费需求,从实物电商,到服务电商,从跨城到同城,从隔日配送到次日达再到30分钟即时配送,包罗万象,你中有无我中有你,其它巨头几乎无法在所有方面都和他等量齐观。
在这样巨大的确定性前提下,美团可以不断地拓展、尝试新边界。
不远的将来:
在供应端,美团系统将连接起数千万家餐厅、影院、酒店、民宿、旅游景点、航空公司、代理出票商、足疗店、按摩店、出租车司机、私人车主、药店、商超、理发店、KTV、酒吧、影楼、宠物店、美容店、诊所,数百万农户、种植基地、品牌商和经销商。
在消费端,美团将连接10亿目标消费者。
在中间履约环节,美团将连接数百万骑手、团长。
这套交易生态系统既能满足有30分钟内的即时配送需求(外卖/闪购/买菜),又能满足数小时的快速配送需求(社团),同时还能满足3天左右的跨城远程配送需求(电商)。既有一日三餐的峰值订单管理,也有要面对行业偶发的、双11峰值。
从供应端需求来说,酒店、民宿、影楼、农户和实物商品品牌商的需求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后台都是不一样的。
从消费侧需求来说,骑车、打车、订酒店和买菜、买手机、买衣服相距甚远,却都能通过一个美团APP得到满足。
美团通过这种包罗万象的服务、商品交叉销售,使得用户、商户和平台价值都显著提高。
对于用户来说,一个APP能满足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所有的消费需求。淘宝也没有做到过。
对于商户来说,一个骑美团单车的用户当然也是酒店的潜在客户,一个做美容的用户当然也是宠物店的潜在客户,一个经常点喜茶的用户当然也是迪斯尼景点的潜在客户,以及他们都是美团优选、美团买菜、闪购和团好货的潜在客户,而新进入的美团优选用户,也慢慢会转化为各种服务的用户。
对于平台来说,随着消费者和商户、骑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平台价值自然呈指数级增长,而不是数量级。
某种程度上来说,万能的不是淘宝,而应该是美团。
这种万能的背后,是它建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交易生态系统。
随着本地商品sku数字化的越来越丰富,配合美团成熟的即时配送体系,它将把中国零售业的效率再提升一个级别。
如果说,中国零售业过去20年的升级,主要拜阿里巴巴为首的实物电商所赐;那么未来20年,中国零售业的继续升级,很可能需要仰仗于美团即时配送系统的配合。
美团正在打造未来20年,中国同城零售的基础设施。
零售业的战略八要素
在零售行业,传统的观点认为,成功的核心有赖于4大要素,即选址、商品、价格和服务。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数字化和新一代配送体系的建立,零售业的核心要素也发生了深刻演变。
选址依然重要,但是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价格依然重要,但是价值更重要,整体来说,它已经演变成8大要素:价值、沟通、商品、地点、人、系统、供应链和物流。
相对于单纯的价格,新一代消费者更在乎一种综合的体验价值,在乎文化和精神的传递,因为现在是供给过剩的时代,因此,在价格之外,打造商品的情感内涵、文化价值、独特性、稀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打造?美团这种在线平台提供即时的反馈,从用户评价、搜索、互动等数据,都将为品牌商提供决策指引。
在沟通方面,美团、大众点评丰富的评价生态体系,配合社会化营销,将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归到商品,它仍然是零售业的基础要素,是重中之重,商品即内容,新时代的零售业需要基于用户价值的维护和打造出发,去生产商品,越来越多需要柔性定制,需要按需定制,需要拿手绝活,口味独特。
不同于过去的选址决定生死,今天的零售业,因为即时配送和社区商业的越来越发达,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半径都在变化,可能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做好商品本身和内容的传达、用户沟通,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拜托了传统的商业地产桎梏。
与其说零售有赖于服务,不如说有赖于提供服务的人——即员工的心态、专业性和价值观,所以如何管理、服务好这些员工,或者说利益相关方,比简单地重视服务本身更重要,因为人永远是复杂的,而且是第一位的。美团这类数字化平台,已经在用数字体系呈现服务人员的画像,一个服务员的好坏,不再由他的主管、经理评定,而是平台上的消费者打分、点赞、评语;一个配送员的服务质量,也不再由他的上司主导,而是他的配送里程、准时率、好评率等等。
在这些外在的核心要素之外,还有三个内在的要素。
数字化系统,决定了品牌的发展速度、可扩展性。
供应链管理能力决定了它的发展高度。
物流配送能力决定了它的可执行性。
美团的快驴服务深入上游供应链,即时配送、前置仓、网格仓体系助力商家物流配送,开发的商家后台及各类营销决策工具,则会帮助品牌在数字化时代更科学做决策,包括开店选址、活动策划、广告投放等的规划和效果监测。
未来的创造就业之王
如果说阿里巴巴是过去和现在创造就业的王者,美团则是最有可能挑战它的王位的公司。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最新报告,未来10年,中国的服务业消费很可能超过实物商品消费,成为整体消费支出中的最大分支,这是根据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提升而出现的自然结果。
那么,聚焦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美团,显然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美团财报,截止年一季度,美团活跃商家数量增长到万,在可预知的未来,中国超过80%的各类商户都将进驻美团。
年,中国前50大城市拥有的餐厅数量大约万,全国大约0万家餐厅,其中的大约一半已经开通了外卖业务。
而今,这个数字可能已经上升到了万量级。
假设平均每家餐厅吸纳就业4人,餐饮行业直接就业人口万人,美团外卖GTV在餐饮业占比14%左右,那么单单是美团外卖就创造了万就业。人均创造GTV大约11.2万,这个行业确实是非常劳动密集型了。
美团到店业务中,过去12个月,GTV大约亿。
参照人均12万的GTV产出,那么对应的就业人数就是万人。
根据美团财报,过去12个月,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超过万,不过大部分不是全职骑手,根据第三方APP统计,美团的骑手APP日活大约万,意味着美团外卖创造了大约万的直接就业岗位。
美团目前拥有4万多员工,计划年内再招6万人,迈入10万人量级。
总体而言,目前阶段,单算美团平台创造的直接相关就业岗位,已经达到10+++=万。
这只是最后的消费和履约端数据,如果计算上游生产、流通环节,则数量将更加庞大。
单以美团外卖业务为例,亿GTV中,30%算作食材原料成本,对应的是亿元,这亿元产品价值中大约40%归属于农业种植产业,60%归属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业人均产值比较低,算3万元一年,流通环节按照12万元一年,则对应的就业人口分别是7000/3=万,10/12=94万。
单算美团到店和到家业务影响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是万人。
如果不出意外,5年后,外卖+优选业务GTV规模将达到4.5万亿左右,到店+闪购保守估计在1.5万亿以上,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对应的影响就业人数将达到约0万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竟的丰功伟业
我们这代人,非常幸运的,确实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变局不是刚刚开始,而是始于年IBM开发出第一台个人电脑。
在这之后的数十年,微软、Google、苹果、Amazon、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们前赴后继的推进,夜以继日地创新,才创造了今日的局面。
也就是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持续了整整40年,人类正处于数字化进程的早期向中期拓展阶段。
在可预见的未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将会把数字化生存推向新的高度。
更幸运的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中国零售业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它的表象是行业每一个核心环节,从价值打造、沟通互动、商品呈现、地点选择、人力服务到系统进化、供应链完善、物流到家,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
它的内在逻辑是效率的提升,物流、商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全方位的加速运转。
我们不是在弯道超车,我们是在直道超车,因为我们的效率在显著提升,并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这一切的发生,绝对有赖于阿里巴巴、美团这样的核心消费平台的驱动。
应该说,未来20年,更多有赖于美团的驱动。
因为它打造了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交易生态系统、最领先的同城配送体系,并正在打造无人配送系统。
基本上,美团正在定义同城零售。
随着人口红利行将尾声,这套生态系统和它背后复杂高效的配送系统,将越来越重要。
给美团20年,它将还中国一个更强大的零售业。
不过,所有这一切要正常、如期发生,都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国内营商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环境。
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乐观吗?
我们有理由为此充满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64.html